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正文

大阳城8722“学术沙龙”第二期开讲

资料来源:大阳城8722      日期:2024年12月30日 09:30     浏览量:

12月25日下午,大阳城8722第2期学术沙龙在学院B118报告厅如期举行。本次主讲嘉宾有王斌老师和许梦余硕士、卢奇奇硕士、曹钰坤博士、尚欢欢博士,学院教师及博士、硕士研究生7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王斌老师作了新型尖晶石透明陶瓷的制备及其构性关系的建立的学术报告,围绕尖晶石透明陶瓷的广泛应用价值以及制备和性能研究匮乏的缺点,介绍了组合烧结控制显微结构并制备得到高质量尖晶石型透明陶瓷的创新方法,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对晶体、电子和声子结构的准确模拟,结合实验研究,通过特定物理模型构建了尖晶石透明陶瓷组成-结构-光学、热学和机械性能的关系,为性能组合优异的材料体系设计和调控提供了理论和实验方法。

王斌老师作报告(摄影:马隆飞)

许梦余硕士介绍了通过高温煅烧结合原位生长的方法合成了以碳纤维(CF)为骨架的自支撑CuzO/Ag/CF三维SERS基底。该基底的优异性能在工业废水中有机染料的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许梦余硕士作报告(摄影:马隆飞)

卢奇奇硕士围绕以电解锰渣、粉煤灰(FA)和黏土为原料制备陶粒,研究原料配比和烧结温度对陶粒性能的影响。此外,将其作为再生骨料添加到混凝土中,并掺入适当的增强剂,以探究其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卢奇奇硕士作报告(摄影:马隆飞)

曹钰坤博士本研究利用废电气瓷,研究了硼泥和煤矸石的不同掺杂比例及烧结温度对耐高温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这些材料对微观结构的调控。通过测量分析发现添加硼泥和煤矸石能降低液相形成温度,提高机械强度,硼泥还能促进SO₂向无定形状态转变。在硼泥与煤矸石掺杂比例为1:3且烧结温度为1250℃时,材料展现出最高的抗弯强度、抗压强度、体积密度和较低的显气孔率。这些发现为开发新型耐高温材料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曹钰坤博士作报告(摄影:马隆飞)

尚欢欢博士介绍了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了低价金属阳离子(Fe、Ca、Mg)掺杂的高岭石表面对二氧化碳(CO2)的吸附的影响。发现掺杂增强了表面氢原子活性。氢键并非主要吸附力,还有其他分子间作用力。CO2能稳定吸附于高岭石表面的吸附机制涉及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这些发现为开发基于粘土的CO2矿化材料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尚欢欢博士作报告(摄影:马隆飞)

大阳城8722分2期开展本次“学术沙龙”活动,旨在加强不同学科方向科研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提升合作、创新和科研能力,为学院教师打造互动和交流平台。

撰稿:大阳城8722 马隆飞

核稿:大阳城8722 王庆平

编辑:大阳城8722 田申

审稿:大阳城8722 陈满乾